top of page

鳳梨三明治
鳳梨取自英文funny諧音,三明治代表跨域整合,旨在做出有趣的、不受限制的作品。設計背景,以數位身分進行數位創作,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在學。藝術家擅長以程式搭建影像動畫與數位互動裝置,作品則多關注人與人的關係,人與媒介的互動,以及從生活的觀察中生發出幻想式的獨特語言。
生成藝術(generative art)尚屬新興、小眾的藝術類型,其圖像並不如傳統繪畫用筆勾勒、用顏料塗抹產生的,而是依據嚴謹理性的程式邏輯;同時,藝術家反思主流的生成藝術所形塑的抽象視覺表達方式,反向操作出具體的、人人都可以欣賞的物件。因此從日常練習中誕生的小房子系列作品,便也回應了藝術家將可接近性(accessible)和普遍性(universal)作為核心的創作態度,以及視覺藝術作為溝通(conversation)和連結(bridge)的基礎概念,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以各自的視角和經驗,從中閱讀到獨特的故事。
近期作品以趣味性、動態、變形的圖像,探索數位物件的本質,另外也透過區塊鏈技術思考在不同展示空間中,數位藝術被賦予的可能性與能動性。
重要獲獎/參展經歷
-
2021 「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」,臺北數位藝術中心,臺北
-
2021 「高雄漾藝術博覽會」,駁二藝術特區,高雄
-
2021 「北藝當代創作獎」,北藝大地美館,臺北
-
2021 「北藝新媒系第8屆系展」,北藝大地美館,台北
-
2019 「N-Site微型展:曖昧流變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臺北
-
2018 「現象閱讀」,廣州美術學院,廣州
bottom of page